图为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上东小学,胡馨知(中)在拼接太空探测器模型(8月6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新华社成都8月8日电(记者王曦)夏日炎炎的午后,伴随阵阵蝉鸣,12岁的胡馨知坐在教室里,聚精会神地摆弄着拼装模型。
“红线、黑线、发电机、开关……”胡馨知喃喃自语,细心地规划着组装的每一步流程。“必须非常熟练,比赛时才不会因为紧张而失误。”科学兴趣班老师李桐告诉记者。
图为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上东小学,胡馨知(右)和同学一起测试智能寻轨器练习场地赛(8月6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图为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上东阳光小区,胡馨知将组装完成的船模放进水中测试(8月6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胡馨知是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上东小学科学校队的队员。在刚刚结束的成都市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众组电子科技比赛,该校共3支队伍、22名学生参与了智能机器人家庭赛、太空探测器+智能寻轨器、电子百拼三个项目的比赛,获得金牌1枚,银牌1枚,铜牌2枚。
图为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上东小学,科学兴趣班教师李桐指导胡馨知拼接太空探测器模型(8月6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图为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上东小学,胡馨知(右)和同学在测试智能机器人(8月6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为了准备比赛,暑假以来的一个多月,胡馨知和兴趣班的其他同学每天都要训练三个小时以上。胡馨知几乎不让工具箱离手,一有空闲时间就练习电子制作的竞赛项目,不断提升拼装速度和熟练度。
图为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上东小学,胡馨知在拼接太空探测器模型(8月6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图为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上东阳光小区,胡馨知在家中练习拼接船模(8月6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“连接一根根电路,组建成一个完整的模型,对我而言是一件很神奇的事。”胡馨知说,学习科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小难题,也能为以后的中学课程打基础。
图为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上东阳光小区,胡馨知在家中阅读船模说明书(8月6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图为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上东小学,科学兴趣班的学生在练习模型拼接(8月6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“在科学兴趣班中,孩子们会提前接触到电流、电阻等初中物理基础知识,在实践中慢慢领悟到如何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。”李桐介绍,参加各项比赛可以有效地锻炼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能力,丰富课余生活,激发兴趣爱好,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。
图为在四川成都,胡馨知提着工具箱去学校参加科学兴趣班(8月6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图为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上东小学,胡馨知(左)和同学提着工具箱准备回家(8月6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暑假里,许多同学都去旅行了,而胡馨知仍每天沉浸在自己的科学世界里,“看到我自己拼装的模型从一个个小零件到能够整体地动起来,那种自豪感和奇妙感吸引我一直想要不断探索下去。”
图为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上东小学,胡馨知(右)和同学使用拼接完成的智能机器人进行场地赛练习(8月6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